中共党史研究

党史期刊编辑增强四力实现路径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3

增强“四力”,是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具体要求,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殷切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党史期刊出版发行工作处于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中心地带,“是我们党的主流舆论阵地之一,是传播党的声音的喉舌,是映照党的历史形象的镜子,是凝聚传播正能量的载体”,[1]承担着存史、资政、育人的光荣使命。党史期刊发挥作用,“同编辑这类期刊的编辑们的水平有关,同编辑们掌握的有关资政育人信息多少有关”。[2]因此,要想做好党史期刊工作,应当深刻领会和践行“四力”要求,成就更多精品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锤炼“脚力”,要勤于深入一线做好调查研究

“脚力”,是指编辑迈开双脚接触读者、沟通作者、知晓同行,为选题策划、稿件加工、作品传播做充分准备。接触读者,即汇集读者的需求和建议,为期刊发行做好研判;沟通作者,即熟悉作者的研究领域和方向,为落实选题做好提前谋划;知晓同行,即了解行业内研究现状和传播效果,为优化选题、创建品牌打下基础。

1.调研读者,了解市场

党史期刊只有不断努力开拓市场,让更多读者了解和学习党的历史,才能完成引导舆论的使命。这就要求党史期刊编辑练好“脚力”,联系读者实际调查研究,具体做好细分读者群体、定位目标读者、了解读者需求、培育读者市场。据笔者统计,河南《党史博览》期发行量10万册,湖南《湘潮》期发行量5.2万册,河北《党史博采》期发行量3万余册,辽宁《党史纵横》期发行量3万册。这些刊物积极应对读者需求、参与市场竞争,有效地维护了读者群体,实现了读者从被动订阅到自觉征订。其中,河北《党史博采》主动融入新媒体,入驻多家自媒体平台,在抖音号上线不到一年,获赞2000多万,拥有粉丝量280多万,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带动了纸刊发行。如此深耕细作坚持下去,前景可观。

2.沟通作者,保证质量

作者是内容的提供者,直接关系到刊物的品质。因此,维护好与作者之间的互助合作关系,才有可能“跑”出好稿子。一本高质量的党史期刊,需要有稳定的作者队伍、充足的稿件来源和一定比例的高质量文章。就党史期刊而言,其作者队伍主要包括三大群体:一是亲历者群体。这类作者群体经历过中共党史上的重大事件,所写的多为“三亲”文章(亲历、亲见、亲闻),是十分珍贵的“活史料”。这些亲历者大多年事已高,往往精力有限,这就需要编辑下功夫去采访和整理。二是专家学者群体。这类作者群体大多年富力强、成果丰硕,是某一研究领域的带头人。与这些专家学者沟通,需要编辑有较好的学术素养,能够“无障碍”交流。三是党史爱好者。这类作者群体常常对某一人物或事件有着浓厚兴趣,而在知识广度、解读深度上可能还存在一些欠缺。与这类作者群体交流,需要编辑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比较同行,取长补短

办好一本党史期刊,不仅要眼光向内,也需要视野向外,及时跟进同类刊物的发展现状,以期取长补短、更好发展。据笔者统计,全国省会级以上党史期刊共有51份(含内部刊物)。其中,全国性党史期刊有4份:《中共党史研究》《百年潮》《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31个省级(不含我国台港澳地区)部门有党史期刊30份,其中上海有2份,吉林、天津暂无;15个副省级城市(含10个省会城市)有党史期刊14份,其中厦门暂无;其他省会或首府城市有党史期刊7份。从党史期刊分类看,大致可以分为学术研究类、领域通讯类(指刊载地方党史研究成果、学术信息和动态的内部刊物)和大众文化传播类。总体而言,公开刊物少、大众刊物少、核心刊物少,大都分散在全国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史期刊编辑增强“脚力”,需要深入挖掘本地有特色的党史资源,以免陷于同质化竞争,同时还要加强行业间的交流,积极吸收借鉴其他地区的特色,推进协同化发展。

二、增强“眼力”,要明辨是非曲直优化选题质量

“眼力”,是指编辑的分析能力、辨别能力、判断能力。当前,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历史虚无主义混淆视听,这就要求党史期刊编辑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众说纷纭的争论中明辨是非,增强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见识和能力。

上一篇:中共党史教育网络课程建设的尝试与思考以聊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