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研究》
陕西是早期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而陈云早期的革命活动中有七年时间是在延安度过的,他关于党的建设以及早期经济思想的雏形也是在此时期形成的,建国后,又多次提到陕西,时刻关注陕西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陈云情系三秦,与陕西有着不解之缘。
一、延安,辉煌革命事业的重要一站
1937年11月27日,陈云与康生同机抵达延安,同年12月,在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增补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同时出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站在民族利益的立场上首先提出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很多党内外人士对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持怀疑态度,陈云就此问题在延安作了《中国共产为什么提出统一战线的口号》的演讲,他站在民族大义的立场上指出“只要是对于民族不利的政策我们都要纠正”“中国内部最大的力量只有两个:国民党和共产党。假使这两个党不能合作,那真对不起中国的人民”,稳定了人心。随着革命的发展和抗日运动的高涨,中国共产党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党员数量难以同抗战形势的发展和党担负的重要责任相适应,所以必须大量发展党员,在毛泽东的建议下,陈云主持起草了《中央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在此推动下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所以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大发展的时期,党员队伍从3万人迅速发展到121万人。
随着党员队伍的壮大,党员的政治素养、文化水平各有差异,思想成分也变得极为复杂,党员的各种思想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陈云和其他几位中共领导人在1938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讨论了建立党校的工作,并决定党校教员训练班与抗大、陕北公学教员班合并成一个高级研究班,陈云成为党建和群众工作课程的研究指导人,同年5月,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培养党的高级理论干部的学校——延安马列学院正式开学,陈云担负党的建设课程的部分教学工作,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党员的思想文化教育需要,在陈云、李富春的指导下,中央组织部还创办了安吴堡青年培训班、鲁迅艺术学院、延安女子大学等学校。延安时期,这些学院的成立,为我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陈云在延安期间不仅重视基层党员的教育培养,同时也紧抓党员干部的教育工作,在三年中央党校校长的生涯里,他用了十二个字来概括党的干部政策,即:了解人、气量大、用得好、爱护人。延安期间,陈云还非常重视知识分子,他认为:“知识分子是革命的力量,并且是重要的力量,没有知识分子,革命就不能胜利。”1939年12月,陈云在陕甘宁边区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专门就知识分子的问题给予分析,并且重点指出,现在各方面都在抢夺知识分子,我们要是抢的晚了,就被别人抢走了,他认为在抢夺知识分子上首先要在时间上占领先机,走在别人的前面,更要积极主动地去吸引他们的到来。陈云不仅在理论上重视人才,在实际工作中也非常尊重和重视人才,时刻不忘实践他的知识分子抢夺策略,1938年8月他热情接待了由重庆投奔延安的留法医生何穆夫妇,并且安排了他们的工作,后来何穆又为延安招了六名医护人员。
1937年至1944年,陈云在延安任中央组织部部长七年,在这七年里他壮大了党员队伍,提高了党员素质,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基层党员以及党员干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前往延安投身革命,他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也日渐成熟,所以延安时期是陈云革命生涯辉煌的开始,是他重要的人生阶段之一。
二、西北局,主持经济工作的开始
1944年3月10日,陈云正式出任西北局委员、西北财办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在正式任职之前,陈云就已经开始参与西北局的工作。陈云在党中央和西北财经办事处已经确立的“自力更生”的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开始进行经济自救,首先实行了以发展生产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边区的部队、工作人员和学生纷纷参与其中。陈云在1944年12月3日的《陕甘宁边区的财经问题》上提到:到十月份为止,机关和学校,有些已经做到部分自给,有些完全自给,以上说明了西北财经办事处部分财政经济政策已经初显成效,粮食自给已经基本没有问题,接下来要努力发展国民经济,逐步完成工业品自给,针对此情况党中央和西北财办颁布一系列措施,并且成效显著。陈云在《陕甘宁边区的财经问题》上说道:今年边区农民增产细粮十几万石,连部队、机关和学校生产的共计二十余万石……今年收棉花三百万斤……。在边区人民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的前提下,陈云又实施了一系列的贸易、金融,财政等措施,这些措施在严重的经济封锁之下,保证了人民生活需要最基本的物资条件,解决边区财政工作当时在贸易、金融、财政方面遇到的困难,保证了边区经济的良性循环,同时也为边区财政经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尤其在金融上,客观地估计法币的地位,灵活开展边币和法币的斗争,妥善解决货币发行问题,维持景荣物价的平衡和稳定。
上一篇:我所知道的冀朝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