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研究

基层党史开发利用工作现状探析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0

党史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资政育人的神圣职责。当前,由于基层工作繁忙及认识上的不足、经费紧缺等诸多原因,导致部分县党史开发利用工作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不足,观念不新

无论是社会还是工作人员自身,在思想认识上,对“党史工作是党的生命线”这一定论理解不透。因此在开展党史开发利用工作时,大胆、创新意识不强,没有完全摆脱“党史工作喝茶看报,无事干、可有可无”的这种社会舆论的影响,没有从过去单纯的写史、修史转变为贴近现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路上来。同其他各部门协同作战,服务全县经济意识不强。

人员偏少,经费紧缺

作为县级党史开发利用机构,一般从业人员就是1~2人,列入财政预算的经费很少,甚至没有。所以,大多数停留在“闭门修史”的过程中,对于地方文史资料的收集、利用不高。

如何走出困境,彰显活力,是摆在党史开发利用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面前亟待研究解决的紧迫问题。笔者认为,县级党史开发利用机构要实现有所为,必须更新观念谋突破,开拓创新求发展,现就围绕这两个方面谈谈个人见解。

第一、更新观念,提高对党史开发利用工作认识

思想观念是方法论,是行动的先导,它的确立对工作新思路和新方法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现阶段由于受社会上形形色色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市场经济名利观的诱惑,县级党史开发利用工作普遍存在锐气不足,意识不浓现象,不能很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党史开发利用工作要改变现状,走出窘境,首先必须更新观念,增强四种意识。

一是增强政治意识。党史开发利用工作主要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具有很强的资政作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科学的用人观是关键。在健全机构,充实力量时,将政治觉悟高、思想作风正、工作能力强、文字功底扎实的人员选配到队伍中,为党史开发利用工作的蓬勃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和坚强的智力支持;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始终站在有利于党的事业发展的立场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史料,总结经验,资政育人,确保党史开发利用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二是增强大局意识。党史开发利用工作位平任重,清廉辛苦,保持清醒认识和高度责任感是工作得以致胜的重要保证。在实践中,摒弃功利主义,站在服务党的组织建设、服务经济发展的高度正确对待党史征编、研究、宣传、教育工作,甘愿舍弃个人利益和小集体利益,将党和国家利益置于首位,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为做大做强党史开发利用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应始终不渝地加强对党史开发利用工作者的教育引导,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感和荣辱感,使其自觉为党史开发利用工作出力流汗,默默奉献。

三是增强发展意识。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史开发利用应顺势而为,责无旁贷地将发展作为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重要任务,把握时代脉络,找准工作定位,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使党史开发利用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

四是增强服务意识。服务现实是党史开发利用工作的生命线。党史开发利用工作中取得的每一个成果都必须是为现实服务的,否则将失去价值和意义。在开发利用中,综合分析,精心编撰,一方面,秉笔直书,把辖区内党的历史如实记录下来,让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阅读中获得启迪,受到深刻教育;另一方面,深入研究,总结党的执政历史、执政规律和执政经验,为发展和决策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依据。

第二、创新方法,增强党史开发利用工作活力

创新是进步的灵魂。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形势和社会生活形态,党史开发利用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永葆活力。抱残守缺,裹足不前,凭老框框、老观念修史育人,不但修不出好史,在育人上也不可能有所作为。要增强活力,实现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索新方法。

一是合理编制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应改变以往好大喜功的作法,抱着务实、可行的态度制定基层党史开发利用工作规划。内容设计要剔除空话、套话和不切实际空洞设想,在强调共性的基础上,着力增加能反映区域特色有鲜明党史特征的事项。同时,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量力而行的原则做好实施方案的编制,使党史征编、研究、宣传、教育工作环环相扣,衔接有序地进行。

上一篇:浅谈如何深入学习党史强化党员自我革命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