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研究

吴丽实:东北早期建党领导人之一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1-14

吴丽实,原名吴苓生,字松仙,1899年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县颜集乡,因革命工作需要曾化名为赵云容、卢一之等。他曾在哈尔滨、长春、沈阳等地从事党的工作,历任中共哈尔滨地包党支部第一任书记、中共哈尔滨特支书记、中共北满地委书记、满洲临时省委组织部长等职务,是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家,为东北地区早期建党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少年求学 投身革命

吴丽实出生于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少年时代先后在沭阳第一高等小学和镇江中学读书。他在读书期间接触并逐渐接受了民主科学的新思想,时常因对父亲的剥削行为和封建礼教不满而与父亲抗争辩论,曾成功说服父亲,将家中到了上学年龄的女孩都送到学校读书。

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我国各地学校随之掀起了爱国反帝运动高潮,吴丽实就读的镇江中学也爆发了学潮。吴丽实斗争立场坚定,领导才能出众,成为学生运动的领导者,被学校当局开除学籍。吴丽实和其他几名老师同学一起,于1918年春转赴北京继续求学和革命道路。在北京,吴丽实先后在汇文中学和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结识了李大钊、瞿秋白等一大批志同道合的同学师友,开始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并于1923年2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即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秋,吴丽实被党组织派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4年冬回国。

德才兼备 力挑重担

1925年10月,中共北方区委根据革命形势需要,委派吴丽实前往哈尔滨领导党的运动。当时哈尔滨工业发达,产业工人集中,党组织早期派往哈尔滨的陈为人、李震瀛等同志以《晨光报》为阵地和掩护,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和共产党的先进主张,发展党团员,并成立了东北地区的首个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独立组。这些革命活动引起了特务机关的注意,陈、李二人受到监视,被迫离开哈尔滨,后续工作遂由吴丽实接手。

到达哈尔滨后,吴丽实立即展开工作。他对哈尔滨的党、团组织进行了整顿,成立了党小组。还同王麟书、刘静安、姜文洲、王荷波等哈尔滨早期党员一起,借着招工机会进入地包(机务段的俄语译音),以小工身份做掩护,与“三十六棚”(中东路哈尔滨总工厂的代称) 和机务段的工人们共同劳动,利用工余时间开办工人夜校,借机宣讲革命理论,发展工人党员,推动工人斗争。他生活简朴,平易近人,平时就住在普通工人住宅,很快便与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打成一片。一位老同志评论他说:“群众见之,说他是群众之一,但他是群众中的先觉者;知识分子见之,说他是知识分子之一,但他又是知识分子中的工人阶级战斗员。”

1925年年底至1926年年初,中国共产党哈尔滨特别支部和地包党支部相继成立,均由吴丽实任党支部书记。地包党支部是中东铁路的第一个党支部,也是哈尔滨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人党支部。1926年4月,中共哈尔滨特支改组为中共北满地方委员会,简称北满地委,吴丽实被推选为第一任北满地委书记。

北满地委成立后,根据中共北方区委指示精神,将反帝反军阀作为主要任务,利用各种形式团结工人、学生、知识分子和自由职业者,发展壮大组织力量。吴丽实委托原《晨光报》编辑穆绍武出面创办了《哈尔滨日报》,报社成员基本由中共党员或团员担任。出于安全保密需要,吴丽实未在报社担任职务,但报纸的宣传方向和重要文章都由他来审定,有时他还会亲自撰写文章。《哈尔滨日报》对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把持南满、妄图侵略北满继而吞并整个东北的阴谋进行了无情的抨击和揭露,同时刊载《唯物史观》等宣传马列主义思想的先进著作,传播革命理论,号召各行各业的群众联合起来,组织工会、农会、妇女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报纸创办后,发行量不断扩大,发行范围一度扩展到中东铁路沿线,在传播马列主义的思想火种,吸引、团结了一批又一批进步分子的同时,也引起了反动当局注意。吴丽实以高度的警惕性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沉着应对,使报纸在重重高压和困难下得以维持。直到1926年年底,报社编辑在转载上海《申报》的一篇报道时,不慎将“打倒军阀张作霖”的口号刊登出来,导致报社被查封。

在办报之外,吴丽实领导的北满地委还采取印发传单、张贴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革命思想。在旧社会东北地区的年关时节,有“送财神码子”的民俗,穷人家把“财神码子”送到地主富户家中,讨点吉利钱。吴丽实利用这一风俗,印制了一大批“财神码子”,正面是“恭贺新禧”,背面则是他亲自起草的宣扬马列思想、号召各界群众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宣传信。大年三十晚上,吴丽实组织了20多名党团员和积极分子,将这些特殊的“财神码子”送到哈尔滨各门各户,在广大群众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上一篇: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新馆开馆
下一篇:没有了